其實嬰兒是因為還無法言語溝通,所以只要遇到肚子餓了、尿布濕了、身體不舒適,就是用” 哭鬧”來傳達。

嬰兒哭鬧有幾個原因,爸比媽咪要先瞭解~~

  1. 肚子餓 

喝母乳的寶寶約1.5~3小時就肚子餓,判斷新生兒是否該吃奶,可以由尋乳反射、發出聲音,所以在寶寶大哭前餵奶,就可以避免寶寶哭鬧。

  1. 該換尿布了

有些寶寶比較敏感,一感覺到尿布濕濕的,就會哭鬧來表示不舒適,通常更換尿布之後,就會停止哭泣。

  1. 感到太熱或太冷

許多長輩都覺得寶寶怕冷,但其實寶寶只要比大人多穿一件就足夠了,也要注意室溫是否適當,穿著太多或太少易讓寶寶哭鬧睡不安穩。

  1. 寶寶想睡覺了

有些寶寶要入睡之前都會有哭鬧情形。

  1. 腸絞痛

較好發在一個月左右的寶寶,大多三個月以後就停了,部分寶寶會再久一點;寶寶會無緣無故的哭鬧,而且一哭就好幾個小時,哭累會中場休息一下,抱著會稍微緩和一點。

  1. 寶寶想要討抱抱

有時寶寶哭鬧只是因為沒安全感,只是要人抱抱,適時將寶寶抱在懷裡,就可以緩和哭鬧

  1. 外界環境過度刺激

寶寶被很多人抱來抱去,接受到過多刺激,或安排活動過多,會讓寶寶用哭鬧來表示累了,晚上也容易睡不安穩

安撫寶寶的技巧

  1. 包緊

用包巾包起來,寶寶感覺像在媽咪的子宮裡,有安全感

  1. 摟抱

將寶寶抱在懷裡、或讓寶寶側躺在您的懷裡

  1. 舞動

像跳舞般慢慢舞動,速度要盡量慢。

  1. 吸吮

可以讓寶寶吸吮,親餵或奶嘴皆可

  1. 聲音

可以播放白噪音之類的聲音,會讓寶寶以為回到子宮裡所聽見的感覺。

所以當寶寶哭鬧時,各位爸比媽咪就可以依上面內容去判斷原因,然後安撫寶寶唷~